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有關教育變革之我見

有關教育變革之我見

從古自今,「教育」是國家進步的原動力,「教育水平提高,生活品質才有所改善」,曾有一句名言『教育可以改變生活,可以遠離貧窮!』這也是身為教育者應鼓勵學習者的一個重要觀念。人若沒有教育就沒有智慧的伸展,沒有氣質的改變,就如同未進化的猿人。故許多先進的國家在教育上會有不斷性的改革,個人認為要有卓越的教育成效,可由三方面探討:
1:教育政策的貫徹(官方下指令者)
1】民國84年教育部推動多項「教改」。教改的目的:修正傳統的教育模式。故在課程上-提倡學生學習無負擔、多元學習、九年一貫等教學上的改革。在師資、經費上-拉近城鄉距離-(偏遠地區教師缺乏、資源不足,迄今改變有限,其一原因:多數偏遠教師只是把它當做跳板、一、兩年即介聘調回市區。)、在教科書上-開放中小學民間教科書編審-(本意增加學校對教材的選擇,使教師可多方得到資源,但得到的是資本雄厚的財團壟斷教科書市場)。在學校上-鼓勵高中職社區化,在技職方面-大量升格技職院校 (缺點:造成學生素質低落)等變革。在行政上,鼓勵學校成立教師會來監督行政,對教師-要有教學評鑑等一連串的改造,實施十數年來,發現改變有限,因為多元學習,課程單元內容增加,反而造成學童帶不動的負擔。因為教師會的存在,形成教師行政的對立狀態。個人覺得若是「教師、行政等單位」能本著凡事盡心、盡力,就能減小彼此糾紛,況且教師、行政本一家。教育改革最重要是-教師的心態,若能擇他人之常處改變自我缺點,提升教學上、班級經營上的品質,很多教育問題相對減少。
2】決策教育政策的官方與執行的學校理念落差大。近來發現施政者為了輿論改變決策,重新下達命令。尤其是有關人權問題,要求學校須改變模式教育學生,但令人隱憂的是校園安全防護易出現危機,也讓學校在執行上更艱巨。我們常在報章媒體上看到教師舉發,學校督導不週、執法不當等情事發生。個人認為若能有配套措施,可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例如:學校顧及校園安全防護的同時,若能先行書面通知告知家長,並把其目的表態清楚,如此亦可知家長希望學校給孩子的學習環境,做怎樣的配合。
2:學習環境(學校、社會團體等)
1】:『媒體』是教育成效優劣的另一原因,我們常透過媒體看到、聽到國會、政府官員在做負面的學習。故在發表輿論時,就必須謹言慎行,以免負面影響過大。
教育政策的實施由官方(教育部)下達指令至各機關學校,
雖然「教育政策的改變目的是提升教育成效」,但仍有賴學校執行、教師的配合,使得教育成效能大幅的提升。另外官方在政策實施前應聽聽多方的見解再做調整,選擇最佳方式實施,以達到教育成效。
2】:(1)曾有位教授說「要把學生變笨很簡單,只要送到學校就可以了!」故須有教改來改變學習。因學校是學童一日生活中時間的活動空間,如何讓學童快樂學習,故有課程的規劃、活動的安排,使得學童在道德上、品德上有所成長。
2):應提升教師教學品質,如何讓教師教學品質提升,教學有成效-有了『教師評鑑』,本意雖好,卻無實際落實,基於人情,對於不適任的教師並未確切方式去引導他們做改變,卻一再包容,如此也犧牲學生的授教權,即所謂「包容不適任的教師,嚴苛優秀教師。」若是一直如此,怎麼會有好的教學品質,確實做好教師評鑑,教師才有競爭,才有成長,才能保持最佳教學狀態,並能發揮濳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擇優秀的教師就如同種瓜,只擇一最好的瓜栽種,才能品嘗好瓜的美味。
3:教師素養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教師是魔術師。況且教師是直接接觸學生,亦是對學生最直接的正負面影響,因此身為一位教師簡單應俱有下列的能力。
1】:最優秀的教師非只在教學上有成就,應更具有輔導的專才。因為教師對學生的輔導及鼓勵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一大動力。且教師要有耐心、關懷心。觀看大環境『少子化』的原因,使得「學童在生活常規上的責任、盡心度、榮譽心等日漸薄弱」。個人認為應加強學童的自我優越性,肯定自我。且教師要秉有「教育是良心事業非為領一份薪水的職業而已」。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應有讓大部份的學童做正面的改變的能力,讓學童有正確的學習觀。教師應經常參與研習多方尋找資訊,對學童可能發生的問題能有快速的解決方案。在精神情緒上有困擾的學童,提早請家長鑑定治療,減少學童在學習上的障礙。
2】:激發教師的教學潛能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力,如何使能力適時的展現在教學上,教師就先要自我的瞭解。能力佳的教育工作者,自然能有條理有積極的表現,凡事能積極表現的人,自然在教學成就上高能一籌。若能適時及能利用時間充實自己,在專業上在班級經營上會有所展獲。相對地,觀看現今的學童生活無重心、無目標,不知如何掌握自我,發展自我,等發現已虛度十數年。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自信,讓學童能提早瞭解自我,以利做生活及學習的生涯規劃。
另外,我們對傳統有很深的依賴,故教師應能在教學上有所創新及突破,鼓勵學生有多方的思考能力,啟發學生的能力,況且人天生都有異於他人的特殊能力,而教師就是推動學生能有最佳展現的動力。
3】:學童落後時立即伸出援手:提早瞭解學童的需求,透過更專業的輔導,讓學童能回歸正常。現今中輟生有愈來愈多的趨勢,這些中輟生在道德觀、心智上等還尚未在成熟,如何能不受大環境污染呢?因大環境的改變,相對地,人對物質的要求提高,也因此亦造成學童在學習上受外因而影響學習的機會提高,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應有「敏銳的觀察力」適時伸出援手,在第一時間留意學童的行為落差。另外,造成學童學習落後原因之一:外藉新娘的開放。造成社會成本的增加,亦是推動教育的隱憂,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對教育的觀點落差,外籍子女是國人在教育上須再支付的成本之一,且在教育上的補助比國人要多。經費增加卻無法達到該有的回饋。這對國人是一大付擔,也使得弱勢團體成員增加。
4】:『』是一件神聖的工作,如何教是一門學問,如何教的更好,更是一件艱鉅的工作,讓學習者有興趣是教者的責任。「人」一生出來就不斷的學習,也不斷的在「教」,只是這些多是一般的學習,而如何把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才是重點。因為人每天在『生活』,而配合在生活上知識的學習是要的佔多數,因此,教師負有重大的責任-『教』。

自從在進修學校擔任兩班導師,自我要求就更多,先前把一個班級帶好感覺是容易的。若能把兩班帶上軌道,則須花雙倍以上的時間與精力,初時背受壓力及挫折。也因此常利用假日時間與家長電話連繫,希望在最短的時間瞭解學生,以助他們能盡快進入學習軌道。亦為了讓家長瞭解孩子在本校安心學習,做了很多的書面溝通資料,並在親師會讓家長可一目了然,就問題再一一克服,心想能受家長肯定、學生的信任,辛苦付出是值得的。曾自嘲為「seven teacher 24小時,全年無休。」
從事教育的工作者應具有專業的能力敏銳的觀察力能適時伸出援手輔助學生運用策略改變學生。在教育政策上確實找出英才教師,鼓勵並表揚優良教師,提高教師素養與能力,即所謂「有競爭才有成長」。不論政策是如何改變,目的均希望學生能有正面的影響,快樂的學習。這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